close

內容來自hexun新聞

河北易縣農田拋荒引重視 農業部調查組現場調研

10月16日,《每日經濟新聞(博客,微博)》報道瞭河北易縣2萬畝農田出現拋荒現象,引起社會廣泛關註。有評論稱,農田拋荒敲響瞭糧食安全警鐘。對此,日前農業部派員專程到易縣進行調查,並與多位農民座談。據易縣一名參與座談的官員透露,21日,農業部派來瞭由3人組成的調查組,調查組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農藥管理處劉亞萍副調研員帶隊。農業部調研拋荒現象根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的調查,由於種小麥的收益和成本隻能勉強維持平衡,甚至會出現虧本,導致當地部分農村開始出現農田拋荒現象。據易縣農業局方面表示,全縣約有2萬畝麥田出現季節性拋荒。但也有人士分析,實際數字可能更高,因為部分種子銷售商的銷售業績隻有往年的三成或四成。報道刊出後,中央電視臺、新華社、河北電視臺等媒體紛紛到當地進行采訪,而易縣高村鎮也迎來瞭農業部官員的調查。據參與座談的多名人士證實,農業部官員與農民座談瞭一下午,農民們直言不諱,陳述“自己為什麼不種地”;而農業部官員也稱,未來制定相關的農業政策,會將農民意見作為重要的參考。王成祥是易縣東高村村民,今年他傢的幾畝麥田全部拋荒,他也參加瞭這次農業部調查組的座談會。據他介紹,圍繞“為什麼不種麥子”這個主題,農民們各自發表瞭自己的看法,首要的癥結在於種麥子不賺錢甚至賠錢,至於具體原因,主要有農藥化肥成本高、傢裡沒有勞動力、澆地成本高、地塊分散等。“不種麥子有各種原因,但歸納起來就是種麥的經濟效益太低。”王成祥在發言時表示。高村鎮所轄的神石莊農村信用合作社主任馬建民告訴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,他在座談會上將農民不種小麥的原因歸結為“種地的人少”因為農村人口老齡化和農民就業多元化,以及城市對農民工大量的需求,導致真正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。在小麥種植的成本問題上,據馬建民調查,農資費和澆地費是農民種麥的兩大項主要開支:一畝地兩次施肥約200元,4至5次澆水超過200元,再加上耕地、種子、播種、收割等費用,如果不計人工成本,一畝小麥低的地方要花費600至700元,高的地方甚至超過800元。“種一季小麥下來,耕地、播種、澆地、施肥、打藥、收割等共有十餘個環節,一畝地最少得花四五個日工,以100元/日工來計,人工成本就要500元左右,所以種小麥賠錢確實是事實。”高度重視農戶反饋的意見馬成祥告訴記者,現在的農村基本是一傢一戶散種,違背統籌兼顧的科學發展觀,應該把大夥的農田統一起來,實現機械化的耕種,水利方面也應該進行調整。一位參與座談的合作社負責人也提到,合作社可以帶給農民更現實的收益。“比如我們通過合作社,為農民每畝地僅農資一項就省瞭100多元,如果把水利設備、農機設備再進行整合的話,會省200多到300,在糧價不漲的情況下,能為老百姓節省200元實際上就等於幫農民增收200元。”馬建民也提出幾點建議:一是推行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土地托管,實行農業集約化經營;二是建議國傢增加水利投入,改渠灌為噴灌,既節約用水,又降低澆水成本;三是建議大力推廣有機肥和生物菌肥,降低化肥成本;四是通過合作社集約化管理,增加農民種糧收入,吸引農村勞動力回鄉創業。座談會還提到瞭對農民的補貼問題。上述合作社負責人表示,補貼是給政府部門增加瞭不小的麻煩,得要一戶戶地打入農民卡上,但因為金額有限,實際效果仍不理想。“你再多補貼100塊,農民要不種也還是不種,不如把這筆錢做個水利投入,或者用在合作社整合土地上。”據上述參與座談的人士回憶,劉亞萍對此表態稱,對農民反映的實際問題,將在制定政策時作為重要的參考。

新聞來房貸第二順位銀行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2-10-26/147231213.html

勞工創業貸款
arrow
arrow

    burton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